2019年2月份能繁母猪存栏(2021年2月母猪存栏最新数据)
作者:抖音小助手 浏览量:
时间:2024-05-09 12:06
随着我国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养殖业成为农业的核心。其中,猪肉产业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能繁母猪是猪肉产业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只有备有足够的能繁母猪,产能才能够维持甚至增加,才能够保证猪肉供应的稳定性和质量。
本篇文章围绕2019年2月份的全国能繁母猪存栏数据,对其中的变化和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希望可以对广大养猪人士提供参考。
二、对2019年2月份能繁母猪存栏总体情况的解读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2月28日,全国能繁母猪存栏为3125.20万头,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2.0%。在具体的数据中,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南、西南地区同比下降幅度分别为22.5%、21.2%、20.5%、8.6%、12.5%、10.0%。
从总体上看,2019年2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数据呈现下降趋势。从不同地区下降幅度来看,北方地区下降更为明显,而南方地区下降比较缓和。那么这些数据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问题?
三、分析东北地区能繁母猪存栏下降的原因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省份,是我国养猪业的重要基地之一。然而,2019年2月份东北地区能繁母猪存栏同比下降22.5%,下降幅度居全国六大地区首位。这是何原因造成的?
1. 猪瘟疫情爆发
2018年下半年以来,猪瘟在我国多个省份爆发,东北地区也未能幸免。其中,辽宁省猪瘟疫情尤为严重。因为猪瘟具有极强的传染性,病死猪若不能及时处理,会对周边的猪群造成很大影响。因此,为了防止病毒的进一步传播,部分养殖场将健康猪隔离,等待疫情消除。这一举措导致东北地区猪群的供给受到严重影响,猪肉价格出现了明显波动,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养殖场的经营。
2. 养殖场整改“断崖式”淘汰
为了减少不合格肉制品的流通,国家上下加强了对养殖场的检查力度。在检查中,发现很多养殖场存在不合规情况,需要改善。然而,对于不合规的养殖场来说,改善往往需要付出巨大代价。例如,需要改善场地、改进管理等等,而一些养殖场可能负担不起这样的费用,只好选择被“淘汰”,导致存栏量大幅下降。因为东北地区的养殖场普遍较小,因此受到整改的影响也比较大。
3. 环保政策的不断加强
除了养殖场不合规,环保问题也成为东北地区养殖业发展的一大限制。一些养殖场因为排放达标不符合要求,只好选择停业。此外,环保问题还涉及到养殖场的生产资源和经费,这对于一些底层养殖场来说也是很大考验。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养殖场只好减少存栏,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四、分析华北地区能繁母猪存栏下降的原因
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五个省份,是我国种猪大省之一。然而,2019年2月份华北地区能繁母猪存栏也同比下降了21.2%。具体的原因有哪些?
1. 洪灾影响
2018年夏季,华北地区的洪灾非常严重。一些地方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养殖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有些养殖场由于场地被淹,养猪设备遭受损坏,只好选择降低存栏量。其他养殖房被淹,猪群生活环境受到了严重威胁,不少猪只死亡,自然也会造成养殖场存栏量的下降。
2. 保护生态环境政策加强
近年来,我国环保政策不断加强,一些养殖场因为治理落后,排污不合规而受到了惩处。而华北地区的环保压力比较大,一些养殖场也受到了影响。例如,一些小养殖场因为无法达到环保要求,只好停业,这自然也会导致存栏量下降的情况发生。此外,部分农户也因为对环保政策不了解,没有进行有效治理。因此,政策的加强对华北地区的养殖业造成了很大的限制。
3. 养殖成本高昂
作为重要的养猪种植地区,华北地区的养殖成本也居于较高水平。青贮、麸皮等饲料成本居高不下,而且空气、水质等环境条件需要花费大量资金进行改善。此外,人工成本也在近年来持续上涨,因为翻译、体力劳动等人工成本支出增加,加上养殖场的现代化标准和技术升级要求,导致了养殖成本的不断上升。这对于一些地区的小养殖场来说,成本压力越来越大,可能只好减少存栏量。
五、分析西北地区能繁母猪存栏下降的原因
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五个省份,是我国北方的养猪重镇之一。然而,2019年2月份西北地区的能繁母猪存栏同比下降了20.5%,下降幅度较大。那么这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呢?
1. 自然条件恶劣
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高寒、干旱、寒潮、风沙和地质灾害等各种自然灾害不断发生,严重影响了养殖业的发展。同时,部分地区缺水问题也比较突出。饮用水和开水源地的问题导致了养殖场运行困难,这自然也会导致很多场次不得已减少存栏量。
2. 人力资源短缺
西北地区的经济相对落后,人口稀少,人力资源短缺是制约当地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地区的农民因为环境恶劣,田地贫瘠,转而投身养殖业,但是由于经验不足,无法有效应对疫情和环境问题。此外,由于人口少,公共卫生、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力度也相对不够,会导致一些养殖业不合规情况。对于这些问题,相关部门逐步加强对养殖业监管,而一些能力较弱的养殖场自然就要停业或减少存栏量。
3. 养殖场装备更新困难
西北地区的养殖产业因为历史原因,大多处于落后状态,许多养殖场仍然采用传统的养殖方式和设备。例如,有些场次仍然采用小型家禽门式养殖,这导致了养殖成本高,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同时,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也较为困难。这就导致了不同程度的生产能力和设备水平的滞后,而这会对存栏量和产能发挥作用。
六、分析华中地区能繁母猪存栏下降的原因
华中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安徽五个省份,是我国猪肉生产的重要区域之一。然而,2019年2月份华中地区的能繁母猪存栏同比下降幅度较小,仅为8.6%。那么这里的下降原因是什么呢?
1. 猪瘟防疫措施的引入
猪瘟对养殖业的影响十分严重。为了防止疫情的传播,一些地方引入了严格的猪瘟防疫措施。例如,育种场针对猪瘟的消毒方案会更加规范化和急剧诊断,等待疫情消除。另外,一些地方进行了猪群的规模化改造,引入了先进的设备和科技,提高了生产效益。这些措施也有利于存栏量的稳步提升。
2. 猪价的波动
猪价与能繁母猪存栏量有很大的关系。在2018年下半年以来,特别是猪瘟疫情爆发后,猪价一路上涨。部分养殖场因为想要捞足够的钱而选择抛售能繁母猪,导致了存栏量下降。但是在一些地方,政府加强了对价格的监管。例如,一些地市政府会采用“战时物资保障体系”来盘活市场资源,确保存栏量的恢复和稳定增长。
3. 养殖场规范化改造
华中地区的养殖场数量较多,建设水平、设备保养情况、用药标准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而针对这些问题,不少地方开展了规范化改造。例如,会对具备条件的区域提供种猪、配种技术等支持,加强管理、引导以市场为导向的规范化养殖。这能够提高养殖的质量和效益,从而有利于存栏量的增长。
七、分析华南地区能繁母猪存栏下降的原因
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五个省份和特别行政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猪肉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然而,2019年2月份华南地区的能繁母猪存栏同比下降了12.5%。下降的原因是哪些呢?
1. 环保政策趋严
华南地区是人口密集、发展速度快的地区之一,环保政策也比较严厉。近年来,有很多地方出台了环保政策,对养殖业带来了很大影响。例如,福建省提出了全域禁养的政策,这导致了福建省养殖场普遍进行规模化改造。放羊、散养和家庭养殖等非规范化养殖被整治,也促使了存栏量的下降。
2. 经济发展的压力
与环保政策相对应,华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压力也相对较大。但是一些省份,特别是广东省,人口、生产要素等压力更大。养殖业面临着他们的捆绑。养殖场需要遵从当地市场规律,保证经营效益,因此不少养殖场会随着市场手法不同而调整存栏量,因此使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
3. 水资源的短缺
华南地区的水资源情况也比较紧张,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今天。水质和用水也对养殖业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一些地方的养殖场没有深度治污,排放直接影响到周围环境和人类身体健康,所以也受到了一些政策的约束。此外,一些养殖场因为经济成本压力大,不克享受到优质的水源,也加剧了他们存栏量下降的夹缝。
2. 母猪存栏数据对生猪生产的影响
3. 母猪存栏数据的变化原因
4. 未来母猪存栏发展趋势
5. 支持政策与措施
1. 2021年2月母猪存栏数据概述
2021年2月,中国农业农村部发布了最新的母猪存栏数据。数据显示,2021年2月全国母猪存栏数为38.43万头,相比2020年同期增长了18.9%。作为中国生猪产业的重要指标,母猪存栏的数据一直备受关注。
2. 母猪存栏数据对生猪生产的影响
母猪存栏数是生猪产能的重要指标,对生猪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母猪存栏的多少,决定了生猪年出栏量的多少。如果母猪存栏数减少,则会导致生猪出栏量的下降,进而影响生猪肉的供应量,导致市场供需关系失衡,导致猪肉价格的波动。相反,母猪存栏数的增加,则可以提高生猪出栏量,平稳市场供需关系,降低生猪价格波动的风险。
3. 母猪存栏数据的变化原因
在分析母猪存栏数据的变化时,要考虑到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其中,猪瘟疫情的控制、补贴政策的落实、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等是影响母猪存栏数据变化的重要因素。
(1) 猪瘟疫情的控制
自2018年猪瘟疫情暴发以来,全国生猪存栏出现大规模下降的情况。2019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做好猪瘟防控和恢复生猪生产工作的意见》,全面加强疫病防控、加强养殖环节监管、加强应对措施、强化科技支撑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生猪产业的恢复和发展。这些措施逐渐奏效,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生猪存栏数量开始逐渐恢复增长,其中母猪存栏数量更是明显上涨。
(2) 补贴政策的落实
为了改善生猪产业的市场供需矛盾,政府实施了多项支持政策。其中,生猪生产补贴政策是重要的一项。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的发布的政策,生猪产能恢复和提高工作的支持措施主要包括:中央财政每年新增安排50亿元用于支持生猪产业,鼓励省级财政和金融机构开展生猪产业信贷投放,对母猪开展保险试点,加强培训和科技支持等方面。
(3) 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
中国生猪市场供需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非洲猪瘟疫情以及国际贸易对中国生猪行业的影响。随着疫情得到控制,生猪存栏数量上升,生猪供应量逐渐增加,这导致市场上生猪价格开始下降。与此同时,中国进口的生猪数量也在逐渐增多,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也导致中国对外开放程度增大,国际市场上的贸易,对中国生猪价格和产能有重要影响。
4. 未来母猪存栏发展趋势
从长期看,母猪存栏数量的稳步增加,有利于中国生猪生产的健康发展。但是,母猪存栏的增加不能简单地以数量作为唯一的指标,是否能够增加母猪品种的优化、生猪品质的提高也是重要的考量。
目前,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农业科技的开发应用不断推进,包括基因编辑技术、疾病诊断预防技术等,都有望进一步提高母猪的品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另外,政策的持续推进也会对母猪存栏数产生显著影响。中国生猪业政策的重点是从生产和供应侧去促进产业的有效调整和优化,为生猪业提供更稳定的环保和更科学的管理使得产业更加健康。预计,在未来5年,中国生猪产业将进一步向规模化、智能化、绿色化、品牌化等方向发展。
5. 支持政策与措施
为增强猪肉市场的供应稳定性,稳定猪肉供应价格,支持生猪产业恢复和发展,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措施。
(1) 政策扶持
国际贸易的发展背景下,中国也必须承担积极参加全球竞争的责任,政府在国家创新体系,包括技术创新、生物科技发展、政策与制度的建设、技术培训、市场化规范等各方面力度投入。
(2)资金扶持
中央财政每年新增安排50亿元用于支持生猪产业,鼓励省级财政和金融机构开展生猪产业信贷投放,对母猪开展保险试点等。
(3) 技术支持
在未来,中国生猪产业将通过推动技术进步和企业生产规模化来增加生产力和竞争力。政府将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在生猪产业的病害防控、饲料、养殖环境、饲养管理等方面加速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企业也应完善产品和技术服务体系,提供全面的技术咨询和服务。
(4)管理规范
政府将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和设计农业环境保护标准,尽可能使中国的农业发展无害化、无污染化、可持续化。加强对于生猪的养殖环境、生猪产品质量、周转时间等方面的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企业也应当完善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推动品牌建设,中长期规划以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