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话说美食好吃(古代十大美食)
作者:抖音小助手 浏览量:
时间:2024-05-09 10:08
【吃多了】你是否多吃了?
小时候,农业生产技术跟不上,导致了物资很缺失,农业产量也很低,不够吃,吃不饱,不够味,成为了常态!
但,真因为物资的损失,只要吃到点好吃的,现在每每想起,就是满满的幸福感!
不够吃,吃不饱,再加上需要劳动,所以,在那个年代,人人营养相对都是缺少点的。但有一点,除了劳疾,几乎很少有四高现象。
可,改革开放之后,物资越来越丰富,不够吃,吃不饱现象,根本就不存在了。结果呢?吃得油了,吃得够味了,吃得也就多了,更要命的是,不愿动了。四高,变得普遍,癌,天天就在身边。
动,可以不动,但,吃一定得少吃。古话说“美味不可多吃”,少吃,才能真正品味到美食。物资的丰富,缺失营养的事,根本不存在了,相反,营养已经过度过剩!因此,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各色各样的毛病层出不穷,不但饭菜吃多了,药,也开始多吃了,何苦呢?
古语有云,药食同源。很多食物可以入药,很多味药也多来自食物。这个大千世界里啊,风景繁复,但我们要有一双慧眼。
万物有灵,生活有心,时间有轮回,我们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却可以努力拓展它的宽度。不求长命百岁,但求身健徐行。
#你赞同只点外卖,不在家生火做饭吗# 很多人认为,只点外卖就能吃到好吃的食物,不必自己动手做饭。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呢?在我们国家有一句古话叫"民以食为天",也可以说这句话适用于所有人。我们每天都在和美食做着斗争。 然而,在外吃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每个人对食物的接受程度不同,因此很难保证每份餐品的口味一致,并且会有很大一部分人会选择不喜欢的餐厅进行就餐,导致食物的品质下降。 那么,如何才能确保食物是美味可口的呢?其实很简单,只要做好以下几个步骤即可。 首先,点外卖前最好先查看一下食材是否新鲜。如果食材已经开始变质,则需要提前预定好餐厅,并让店方提供相应的退餐服务。 其次,一定要选择正规合法的餐饮连锁企业所经营的食品,且食品的生产日期及日期要与食客所预订的相符合。同时,在订餐时还应该注意观察菜品的包装,如果发现食物变质,应及时要求更换。 最后,外卖食物的制作也应该尽量简单。
#中国古话# #自由诗意# #寻找小组生活家# #我要上 头条# #亲爱的河南# 【鸡吃骨头鱼吃刺—— 游戏诗肠】(原创)
“鸡吃骨头鱼吃剌”,这是逆向思维的一个范例。本来吃鸡吃鱼都是吃肉,可这里偏偏要突出“骨头”和“剌”,却为何来?
原来,此言不谬。非但不谬,而且颇有科学道理。因为靠近骨头的鸡肉、靠近鱼刺的鱼肉,较之其他部位的肉更香。这就像人们喜欢啃骨头、吃排骨一样。这也是人们偏爱鸡脖子、鸡爪子的原因所在。
这个俗语是奶奶告诉我的。童年时不理解,长大以后才慢慢懂了。
俗语,谚语,皆以简洁取胜。这个谚语也是如此。如果啰嗦点说,应该这么说:
吃鸡应吃靠骨头的肉,吃鱼应吃靠刺部位的肉,因为它们更香、更有滋味。
这是精明的食客们总结出来的小窍门,也是美食家们收藏的秘籍,
当然,啃骨头和择鱼剌,都是一个细心加耐心的活儿,急性子和毛手毛脚者恐难以胜任。
从哲学角度看,美好的东西都是与困难相捆绑的。要想获得美妙的东西,必须克服困难甚至冒某种风险。吃鱼吃鸡如此,干其他事亦如此。“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寻找小组生活家# #我是生活家# #生活百宝箱#
#冬日生活打卡季#我国烹饪艺术的魅力在于“味”。所谓“味为之本”,指的就是调味乃是制作饼肴的根本。既然“味”在肴制作中的地位如此重要,那么,举世公认的四大菜系之一—鲁菜,它的“味”又是怎样的呢?
常听人说,“食在中国,味在四川”。的确,川菜有鱼香、麻辣、蒜泥、怪味、家常味等23种大味型,而每种大味型内又有许多小味型,有的小味型又包括十余种,总算起来,川菜大小味型不下上百种,“百菜百味”可谓是名副其实的。但是,是不是说别的菜系的味就全都望尘莫及了呢?不是的。作为烹饪百花园中的鲁菜,自然也有它自己独到的“味”,并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菜有菜味”。
味是靠尝才知道的。食物的味是各种各样的,但都是由其中可溶性的物质溶入唾液刺激舌面的蕾——味觉感受器,经过神经将刺激传人大脑特定中枢,分析后产生的味觉反应。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说:“凡物各有先天,如人各有资禀”,“一物有一物之味,不可混而同之”,指出每一种物料都有每一种物料的特殊性,有其互不相同的味。这样,呈“味”之物应指一切可供食用的东西,而食物之“味”,应指“物之本味”,或“物之加味”,以及“物之本味”和“物之加味”二者的“结合之味”。
把“食物之味”分为“物之本味”和“物之加味”,古人早有所论。金人朱丹溪在他的《茹淡论》里说:“味有出于天赋者,有成于人为者。天之所赋者,谷蔬菜果,自然冲和之味,有食之补阴之功。此《内经》所谓味也。人之所为者,皆烹饪调和之偏厚之味,有致疾伐命之毒,此君子所疑之味也。”这里所说“天之所赋者”,指的就是“物之本味”,“人之所为者”指的便是“物之加味”。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上好的美味只能是二者紧密结合而形成的“结合之味”。
“结合之味”,指的是在“物之本味”的前提下“加味”,借助于各种烹饪手段,以弥补“本味”之不足,使“本味”和“加味”结合在一起而表现出的美味。“结合之味”必须是和谐的,“加味”必须“相物而施”,(《随园食单》)。决不可淹没“本味”。要使“结合之味”达到“适口”这一调味目的,必须借助一定的烹饪技术手段,而“有味使之出,无味使之人”。这句古话,正是对用各种烹饪技术手段使调味达到目的的最好概括。
根据以上论述,再结合实际加以分析,我们不难看到在“味”的追求中,川菜偏重于“无味使之人”的研究,追求的是“物之加味”;鲁菜则偏重于“有味使之出”的研究,追求的是“物之本味”。所以说鲁菜和川菜在味觉艺术的追求中,是各有所长,各有建树,各领风骚的。
#我家乡的特色美食# 我的家乡在湖北的大别山的一个小县城,古话说靠山吃山,大别山馈赠的东西太多了,最出名的要算我们大别山吊锅了,锅里的食材太丰富了,各种做法味道迥异,吃过的无不回味无穷!其次还有板栗炖土鸡,那种香甜味无语言表。你们吃过吗?
挑选苹果的秘籍。
古话说“不时,不食”,意思是,不是这个季节的就不吃。要"食岁谷",就是要吃时令食物。 #美食# #水果# #苹果#
你好,早餐【海南版】
古语有云,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住乐东,就别说文昌的好吃吃,就是儋州的饮食,我见所未见的也有不少。以前我一直以为,过了珠江,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就不怎么吃面食了,哪怕就是想来口面条,也会用米浆来求其形似而成米粉,谁知竟如同林黛玉的一句名言“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想不到海南人也是吃面食的,还是最经典之二的做法——包子。
不过,你千万别问我经典之一的做法是什么,这很容易诱发天秤座的选择障碍,我也实在难以抉择这最经典的面食,该是馒头还是饺子。
【海南大包】
海南大包这个“大”字,我想可能蕴含了它在海南人心中独一无二面食一哥的地位吧。因为在见识过山东青岛大包子的我看来,它的个头儿么,实在鸭波安波安……就是鸭班班啦!燃鹅,这味道么,那确实独一无二。
诚然,海南大包纸,也是面粉发酵而成其外在。但不知怎么我就是感觉,它发酵的劲儿很大,导致面皮灰常松软,而口感却有点粘糯,不似山东大包那般的爽利。味蕾作为口感巡逻队的小钻风,回报说外皮甜度不低的时候,确实在让爱吃甜食又在沪上久住过的我,心生欢喜。
当然,馅还是肉的,咸口。并且肥瘦分明,咸香入味,口感滋滋滴。
似乎,海南大包的甜咸反差还更甚于江南地区。也可能是馅料更肥润?亦或某厨师个人喜好的巧合?总之,在我看来,这样的极端,统一在一种在南方吃到的有着北方烙印的食物中,就构成了“我这是在北食南吃吗?不是吗?是吗?不是吗……”探究心理和甜咸反差口感萌。
特殊的感知,结合心理效应的加持,一个海南大包,也能让你吃出一个难忘的早晨。这就是海南岛,这就是远离内陆,或者说,这,就是距离产生的,美。
只是这美么,是意识形态之美,这包子想要拍照拍的美美的,在普通的早点档上可就难了。还是网络熟图,大家伙将就着看。
下周就是元旦了,今年也过完了;今年的计划目标你完成了吗?
元旦也叫做阳历年,在北方多数习俗是吃饺子,南方多数是吃糍粑,吃年糕,不知道你们当地习俗是吃什么?
北方元旦习惯吃饺子,饺子不但好吃,而且寓意也好听;饺子外形像元宝,煮的时候,上下翻腾,有“财运滚滚”的意思,所以人们也喜欢这样的美食。
饺子好不好吃,这个要看吃饺子的气氛和饺子是啥馅,饺子馅还是很重要的,在农村一般选择萝卜,韭菜,荠菜,其中荠菜尤为特别,不仅味道好,而且包饺子、包包子也是特别的经典;曾有古语这样说道:“荠荠菜包饺子,只给白女一碗吃,不给黑女一点儿吃”;意思是说荠菜饺子太好吃,又比较稀缺,小女孩长的漂亮了有的吃,长的丑的没得吃;也说明了老时候人们用荠菜饺子来提高对孩子的偏见,这也说明了荠菜的特别之处。
今年我们种荠菜是第二年,从开始无农药,无除草剂种植到现在深受朋友们的喜爱,现在第一次的早荠菜马上就结束了,还剩下不多,你如果喜欢吃,这次元旦正好是个机会,学生放假,全家人小聚,一顿特别的荠菜饺子,带来全家人的生活更加欢乐。
荠菜焯水5分钟左右,控干水分切碎,放入一大块五花肉切碎,搅拌均匀加入喜欢吃的调料,全家人美滋滋的饱餐一顿,好吃不贵,真是人间美味呀!
剩下的可以控干水分,冰箱冷冻,可以慢慢享用,或汤,或饺,或包,或蒸多种吃法。#“米袋子”“菜篮子”很丰盈#
要留住男人的心,先留住男人的胃
古语说,民以食为天。厨房是家庭幸福的元素之一,美好的事物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是表达爱意的最好方式。其实很多人并不喜欢餐厅的美食,尤其是男人,更留恋家的味道。女人如果用爱去酝酿一道道可口的饭菜,老公吃到嘴里的饭菜的美味,更有老婆别致的情谊。做饭并不难,只要用心学,就能做一手好吃的美食。有心计的女人栓住男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做一手可以让男人留恋的饭菜,男人会随着自己的胃,准时踏上回家的路。幸福生活,从厨房开始,一个做菜,一个洗碗,空气中都有爱的味道,再朴实的生活也会绚烂多彩。
古语说:“韭菜春吃香,夏吃则臭”。可是现在的韭菜,一年四季在吃,我觉得还其香无比。北京人喜吃“韭菜花”,尤其是在涮羊肉之时,内蒙人吃羊肉,也喜欢蘸韭菜花。不知道和五代时的的陕西人杨凝式有没有关系?中国人吃韭菜花应该是从西北开始的。
北京人的韭菜花是腌了以后,磨碎带汁吃,除了在吃涮羊肉之时当蘸料之外,还当做咸菜来下饭。煮一锅大白菜,佐以韭菜花,再来点臭豆腐,就着馒头或是北京锅贴,一顿家常饭就吃完了。
甘肃人吃韭菜花则大不相同,韭菜花一般用来炝锅,或是腌成咸菜,再来一碗浆水面或是酸疙瘩饭,一口咸菜,一口面就着吃,比大鱼大肉还带劲。
内蒙人吃韭菜花则是在吃手把羊肉时,一口肉蘸一滴韭菜花,忘了矜持,吃得嘴角流油,一看那吃像,就知道有多好吃了。
我的家乡吃韭菜花,则是腌着吃,只是在韭菜花尚未开放之时,配上鲜嫩的五花肉炒着吃,特想!菜苔老了没法吃,只掐花朵,晒干后炝油锅,“刺啦”一声的泼油声响起,散发出的那股香味,就足以让人陶醉,吃起来更是美不可言。
洛阳话:鬲咽
“吃个饭,难死了,再也鬲咽不下去啦…”。这是洛阳的妈妈或奶奶在家喂孩子或看孩子吃饭难、慢常说的话:吃了就吃,不吃,吐出来,别搁那儿鬲咽啦…咦…愁死了。
鬲咽gé yān,病证名。咽噎阻隔不通。《素问.至真要大论》:“食饮不下,鬲咽不通。”
古语讲的是病症,消化系统不通,也许是胃不蠕动,也许是便秘引起食欲不振…
慢性子的人吃饭细嚼慢咽,这算好事儿,有些孩子就喜欢把食物含在嘴里不下咽…这就是毛病啦,他不想吃,就莫要强求,是不是得去看看大夫,看胃有啥问题。
[烟花]挑战答题2道关于“菽”的题[烟花]
菽(shū):豆类的总称,古语云:"菽者稼最强。古谓之尗,汉谓之豆,今字作菽。菽者,众豆之总名。然大豆曰菽,豆苗曰霍,小豆则曰荅。"豆类制品也是中国百姓们喜欢的食物之一。
“中国人太神了,1000年前保存下来的种子,竟然现在还能发芽!”2014年,“含嘉仓”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当外国人在了解到它的神奇之处后,直接惊掉了下巴……
都说民以食为天,古代的粮仓便是供应百姓生活的基础建筑,但你可知这一千多年前的粮仓中的粮食和物资至如今也可以食用?
在中国的古代,有这样的一个粮仓,名为“含嘉仓”,是在隋炀帝迁都洛阳并修建隋朝大运河后建设的,
而修建隋朝大运河的目的就是为了漕运,漕运运的就是粮食,所以含嘉仓就是大运河最重要的配套设备之一,
含嘉仓是唐代“天下第一粮仓”,总面积达到43万平方米,唐代建立后,基本沿用了隋代所建设的广通、黎阳、太原等仓,同时又增置了几处粮仓,其中最大的就是含嘉仓。
对于含嘉仓的修建年代,专家们的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含嘉仓与东都同时兴建,也有人认为其为唐代增置。
但确定的是,含嘉仓开始大规模存粮并作为仓城使用继而发展为天下第一粮仓是在繁荣昌盛的唐代。
1970年,考古学家首先发现了含嘉仓后还以为发现的是八角形墓葬,再后来发现了考刻铭砖后,根据铭砖上文字记载,才知道这是个粮仓。
考古学家陆续发掘了含嘉仓共287座,而在1971年,又发掘了5个仓窖,其中令人激动的是160号仓窖里仍保存十几万斤的粮食。
里面的粮食仍然粒粒分明,糠是糠,米是米,一吹,只剩下米粒,就像刚割下来的麦子一样。
后利用仪器检测,发现这些粮食颗粒一半被炭化,一半才是有机物,便可以食用的部分。
但更激动人心的事,不止如此,当考古人员将种子种下,提供合适的阳光,适宜的温度湿度,一定的氧气含量,细心呵护,三天后居然发芽了,而且在两年后种子正常生长出了绿叶,还结出了果实!
这又是如何做到的呢,为何储存千年的种子没有腐烂变质?据文献记载:“干燥之地,粟可存9年,米5年,潮温之地,粟存5年,米存3年。”
而含嘉仓位于大运河上游附近,土质还比较干燥,粮窖用“席子夹糠”法保存粮食,
便是一层木板一层草席如此重复混合交叠个七八层一起铺在粮仓上,从而使粮仓足够干燥,
而且窖底、窖壁均打磨修制的平整、光滑、坚实,再用火烧烤至干燥,防止地下水分、湿气上升导致粮食腐败变质,这样仔细的处理以后,就可以储存粮食了。
窖顶的形状为圆锥形,最外层是一层厚厚的黄泥,保证粮仓的密封性。
这种方法使粮窖隔湿保温,如此储粮,粮食不易发热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发生氧化反应,不易发芽、腐烂,谷子可以存放9年以上不变质,
此法仍沿用至今,现在北方不少农村还在沿用,这就是古代人的智慧。
但为什么只有160号仓窖有粮食呢,专家推测只有160号粮仓沿用至宋朝,其他粮仓都因为唐朝的灭亡也随之废弃,
该窖之所以满藏粮食,可能与宋末战乱有关,在发生事变后,皇家粮仓突遭变故,以至于粮食未曾用尽。
古语道:百姓能够饱腹,才能遵守规则,讲究礼仪,有丰盛的食物和足够的衣物,才会去追求荣誉,才会在意尊严。
余扶危也说:“民以食为天,粮食关系国家生死存亡,是国之大事,粮仓储量的丰富反映了当时社会安定、国泰民安。”
人民吃得饱,国家治理才能算好,只要人民不反,古代王朝便可江山永固。如此之大的含嘉仓便是唐代繁荣昌盛的又一证明。
秋来霜露满园东,芦菔生儿芥生孙。我与何憎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
#粮食##建筑#
文 | 雨心
编辑 | 浮尘
非主流哲学家王东岳说,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在味觉上把对人体有益的食物标记为人喜欢的味道,比如甜;而把对人体有害的食物标记为人不喜欢的味道,比如苦。所以,王东岳认为凡是苦的东西一定对人体有害,哪怕是苦瓜。
可是,有句古话叫“良药苦口利于病”。这种观点认为,越是苦的药,越是能治病,越是对人体好,比如黄连。所以,我们熬制的中药汤一般都是苦的,没有味道鲜美的。
那么,问题来了,谁说的对呢?
二战中意大利军队的表现——
一、关于吃。对于意大利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吃更重要了,完美诠释了中国古语“民以食为天”的含义。所以当别的国家都研制出先进武器的时候,意大利人研制出了先进的保存食物的方法,让当时各国都为之震惊。到了午餐时间,别管战事如何,意大利人都会停止战斗,享受午餐。当意大利面吃完的时候,意大利人就会失落的躲到战线后方自怨自艾。在盟军缴获的意大利军队的物资中,红酒的数量甚至超过了武器弹药。
意大利人不只是自己吃的好,对待俘虏也绝不含糊。一名英国军官被意大利军队俘虏,当天晚饭吃的是意大利面和肉排,甚至还有水果和红酒。英国军官觉得被敌军俘虏来日无多,谁知第二天早上,一位意大利军官前来道歉,原因是看守弄错了俘虏的军阶,昨天的晚餐是给士兵吃的。
二、意大利进攻希腊时,意大利的士兵十分害怕,因为希腊军中有芬兰士兵,而芬兰士兵在和苏联的战争中表现的非常英勇善战,因此意大利军队恐惧芬兰士兵。墨索里尼知道此事后,要求芬兰领导人从希腊撤军,芬兰调查后回复道,整个希腊军中,只有芬兰的三名士兵和三名军官,而且都是志愿者,不是政府派遣的,墨索里尼愤怒的回答:“我说的就是他们!”
三、1943年9月,在盟军攻占意大利本土的登陆作战中没有遇到任何抵抗,最强的抵抗是当地动物园逃跑出来的美洲豹,咬伤了两名美军士兵。当盟军攻进意大利本土,出来应战的是德国军队,意大利士兵早已不见踪影。
四、在南斯拉夫,德国军官惊讶的问当地村民:“你们哪儿来的反坦克炮?”村民回答说:“从意大利人手上缴获的!”
五、在北非战场,25名英军与一万名意大利军队作战,结果25名英军创纪录的俘虏了8000名意大利士兵。
六、西西里岛战役时,美军投放传单,只要捡到传单的意大利士兵,都可以拿着传单投降,有水有食物,还保障人身安全。第二天一群意大利士兵就拿着传单来投降,并询问传单说的是不是真的,得到肯定答复后,就有越来越多的意大利士兵拿着传单来投降了。几天以后,又有两名意大利士兵带着传单来投降,同时告诉美军,他们连队还有60多名士兵也想来投降,但是没有传单,不敢来,于是美军给了他们传单,让他们把人都带来。
有人说二战中意大利是负责搞笑的,但是却也给残酷的战争带来了一抹喜剧色彩,战争杀戮和红酒美食,意大利人的选择似乎也有些道理。